OB体育入口app禅宗美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4 23:24:58    浏览:

[返回]

  OB体育入口app禅宗美学是在佛教禅宗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四大主干(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的重要部分。从历史根源上而言,禅宗起源于印度佛教,历经由印度传入中国、由中国传入日本等亚洲国家、再传至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过程,在不同文化间的思想碰撞下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禅宗美学提倡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青睐“绕路说禅”“无理而妙”的审美情景,追求内省的直觉体悟,将“心”置于本体论范畴,在“明心见性”之后,达到朴素自然的境界,蕴含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禅宗正式从中国传入日本是在佛教盛行的镰仓时期,随着中日两国禅僧的密切交往而逐步发展。日僧明庵荣西、希玄道元分别入宋求法,将临济宗、曹洞宗传入日本,形成日本禅宗的两大主脉。室町幕府时期,幕府模仿南宋设立“五山十刹”,进一步提高禅宗地位和影响。这一时期的禅僧除传播佛法外,还进行撰写汉诗文书画等多种文化活动,将汉文化、禅宗文化推广至整个社会。加藤周一曾言:“室町时代的文化,不是有了禅的影响,而是禅宗成了室町时期的文化。”进入江户时代后,历经鼎盛的日本禅林逐渐沉寂,中国禅僧隐元隆琦的赴日打破瓶颈,黄檗宗的传入为当时的日本禅林和文化注入一股新的血脉,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审美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自古流传“万物有灵,神皇一体”的观念,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也感伤于四季变更、生命凋零的无常。同样是描写山水自然,比起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恬淡哲思,藤原定家的“极目远眺处,花心叶已落”更侧重抒发无常之哀。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之后,这种“物哀”情绪有了解脱升华之法:空寂与风寂的审美境界。

  “物哀”中伤逝的无常之感是日本自古以来独有的审美情调。“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义”“保留着残缺的状态反而更有情趣”,对残缺、遗憾之美的欣赏打破了圆满之美的绝对性。禅宗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正是对二元对立的超越。当浮生万物都将归于寂、归于无之际,禅宗超越一切对立,彻见本来面目。正所谓“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无”蕴含着无限。“无理而妙”的禅宗思想给日本人倚斜残缺的审美,笼罩上一抹淡淡的禅意。

  “幽玄”的审美意识形成于中世纪,藤原俊成等歌论家将其作为和歌美的标准。鸭长明在《无名抄》中曾言,“幽玄体不外是意在言外,情溢形表”“只是语言难以表达的余情”。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主张,注重内省的直接体悟而非繁杂理性的外在观察,由此衍生出“重意轻形”的审美观。后来受汉诗影响,由和歌独立出的日本俳句形式要求以最短的语言,传达最深的感情。这不仅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心传心”的美学特征,也切合“把握本体,顿悟本性”的禅宗思想。

  日本花道源于中国隋朝时的佛前供花。佛祖的拈花一笑,使得花道诞生之初便与禅宗结下不解之缘。日本花道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流派之一的池坊流,其传统插花有三个中心思想:草木之风趣、自然之姿态、自然之神韵,追求生命与大自然和谐。“草木之风趣”,即感受草木的生命力。草木长于土壤,上承雨露,摧于风霜,唯有通晓其生长规律、体会其生命意蕴,才能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其姿态美。“自然之姿态”,即尊重出生的原始姿态。回生卷中有记:“真是花木生长的第一要素,掌握其花叶的正确位置,是天地间最美妙的一件事。”花道中“立花”“生花”“盛花”等不同的插法,皆是为了以最合适的器皿、最舒适的造型展现草木和花的生命姿态。掌握花草树木的自然生长天性,才能体会其出生之心,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自然之神韵”即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池坊秘传》中有云“花之心应为我之心也”,这一方面要求插花者尊重花草树木的生命姿势,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心花一体”“花人合一”的理念。“一花一世界”不仅是花道的最高追求,也是禅宗最高的审美情境。

  插花活动是一场与大自然进行“对话”的活动。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体悟本心,在对自然的静默观照中顿悟生命,禅宗与花道的结合,诞生“禅花一味”的境界。

  “禅茶一味”一词由中国宋朝的高僧圆悟克勤首先提出,在中日禅宗文化的频繁交往中,禅与茶相结合的理念传入日本,“禅茶一味”也成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千利休曾这样解释“茶禅一味”:“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舍小我而融入天地之中,其静寂无为,所示正是茶之正道。为饱享茶禅一味之达人所必见”。由此可见,“寂”之一字当为日本茶道的核心。纵观“侘茶”的形成,村田珠光主张以禅语替代唐宋名画作为挂轴悬挂于茶室,武野绍鸥将歌道中的“空寂”与“风寂”的审美意识形态融入茶道,千利休推崇长次郎茶碗等一系列具有遗憾、残缺、朴素之美的饮茶道具,如此皆是对“寂”愈加直接的追求的体现。

  “一期一会”“独坐观念”“和静清寂”是解释日本茶道精神时的三个重要范畴。“一期一会”让主客双方秉持着一次的相会是一世缘分的观念,带着至诚之心投入到茶会当中。世事之变幻无常,更要且行且惜,把握当下,把握本真。“独坐观念”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茶会之后,独坐茶室,在寂寥中自省,在静寂中体悟。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的精神理念,实则“和、敬、清”皆为“寂”的内观,正所谓“茶道无非煮水、点茶、喝茶而已,别无其他”,再繁杂的事物在抽丝剥茧之后,也只剩下极简的本核。禅宗思想认为世间瞬息万变终将归于虚无寂寥,唯有本我之性、之心能够与时间永存。至此可见,这三个范畴的核心最终归于“寂”。

  受禅宗文化的影响,日本形成其独特的“简素”“空寂”的禅宗美学思想,日本茶道将“侘寂”美学发挥到极致,在“禅茶一味”中品味自然,顿悟人生。

  “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作庭记》中,“于无池亦无曲水之地垒石,谓之枯山水”,道出其最本质的特点。与追求生命之趣的花道不同,枯山水园林几乎摒弃了所有的动态景观,排除水之盈竭、树之荣枯、花之开谢等四时变化,以砂砾、块石、苔藓、常青植物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写意化地呈现大自然的景观,营造朴素而深远的意境氛围。“枯”与“生”不同,但又相同,都是对自然美的执着追求、对宇宙世界的极致感悟。彭修银先生曾在《东方美学》中有言:“‘自然即美’思想之精神实质就是‘寂’,或者说 ‘寂’作为一种美意识,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真实’、‘自然’。”沧海桑田,世间万物到最后都将归于空寂,那么将瞬刻凝成永恒的枯山水就拥有了亘古不变的禅意。

  日本学者铃木大拙提到,“禅是日本的文化最高点”。禅宗经由中国传入日本后,对其审美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一系列传承与本土化发展,日本对禅宗美学有了新的诠释,融合特有的“物哀”情调,日本美学呈现出枯寂、空灵、幽深、玄奥的特征。

  2023年6月23日,游人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千亩荷塘休闲赏花。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精彩的水上飞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看。精彩的表演给各地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跳体验。

  连江县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有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三道河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了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民族团结一家亲警民共庆端午活动,共同体验民俗传统文化,喜迎端午佳节。

  2023第十七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贵德站)开幕式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举办。

  2023年6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位于东江源区的定南县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2023年6月12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头陂镇,一块块色彩分明的农田成为自然调色板。

  2023年6月8日,夕阳余晖洒满安徽马鞍山的雨山湖,皮划艇队员正在湖面上刻苦训练

  2023年6月8日,笔者走进贵州省铜仁市万仁新能源汽车厂,据徐大涌副总经理介绍:万仁汽车项目作为万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自2016年落地以来,不断创新工艺,加大科技投入,有力推动了万山工业产业向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型产业转变。

  在北京密云古北口司马台长城附近,建有一处江南水乡风格的度假区,名为古北水镇。

  2023年5月31日,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在敦煌演出。

  2023年5月31日,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馆和国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国图片大赛房山赛区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国史影像基地举行。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台州市仙居职教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3年5月26日,山东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们正在排队用餐。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绿水青山“瞰”中国】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江中荒洲”变身“城市绿心”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