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和日本OB体育入口app茶道

发布时间:2023-08-12 18:25:23    浏览:

[返回]

  茶道是当前最流行的茶文化名词。但大多数人对“茶道”究竞为何物似懂非懂。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对“道”的诠释博大精神,让人难以把握,从而造成当下对“茶道”有太多的理解和应用。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茶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 -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体,很受欢迎。

  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

  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

  以茶制药:将茶叶中具有药效功能的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制成防病治病的药物,这是茶对人类健康的新贡献。

  皎然,茶圣陆羽的忘年之交,在此诗首次提出了“茶道”一词。同时明确了几个概念:第一是饮茶有道;第二是描述了茶道下的物质形态,“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茶汤色泽鲜白,香气高锐,滋味如神仙所饮的琼蕊浆;第三茶道下的精神享受,从情思爽朗满天地,到无烦无忧快乐似神仙。此后,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一章又写道:“有常伯熊 者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如果说,陆羽《茶经》确立了茶道的技术规范与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则释皎然和封演赋予了“茶道”之名称。

  当代,茶文化高度成熟和兴盛,诸多茶人、专家、学者对“茶道”概念的理解都偏重文化层面。

  无论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周作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的、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吴觉农)”,还是“茶道即饮茶修道(丁以寿)”,“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从回甘体验、茶事审美升华到生命体悟的必由之路”(吴远之),亦或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以饮茶、制茶、烹茶、点茶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语言、身体动作、器具、装饰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具有一定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综合文化活动形式(梁子)”,都异口同声表达出一种感悟:

  “中国茶道”不局限于包括种茶、采茶、制茶、藏茶、泡茶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法则,它更是超越物欲,展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内涵的道德规范,中国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和美仪式,它所具有的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功能一直以来都为有识之士所赞赏和践行着。

  追溯起来,“茶道”的确立,唐代陆羽功不可灭,早在一千多年前,在他所撰写的世界最早的茶学专著《茶经》里,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的茶道理念。指引着品饮者们不断探索,当下,人们已经认识到: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茶饮质量技术标准,包括了种茶、采茶、泡茶等诸多的技术要求和文化背景。

  技术之道指的是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等技术问题,这是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品形成和体验的基本物质保障。没有茶叶生产和消费方式方法的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变异,也就不会形成中国茶道的多元化面貌。

  陆羽在《茶经》中首次提出“茶性俭,为饮最宜精。”从茶园种植到采茶制茶、从烹煮饮用到贮藏茶叶,“精”的标准贯穿茶事全过程,如对茶园环境的要求“土壤:上者生烂石,中者栎壤,下者 生黄土。”《茶经·一之源》;茶叶采摘“天气: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茶经·三之造》茶叶制作: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经·三之造》煎煮茶汤时,火: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经·五之煮》等等。所有的茶事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

  直到今天,“精”依然是茶道技术标准,这是茶产品安全、优质,品饮时色、香、味俱美的根本。

  “礼之用,和为贵”。仪礼之道的根本是通过律已、尊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仪礼贯穿于茶室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敬茶答谢等,如鞠躬礼、点头礼、注目礼、奉茶礼等,长久修习,则有益于养成举止得体。言谈有礼。恬淡宽容的美好风度。仪礼之道是提高个人修养,以“礼乐”文明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桥梁。

  修身之道是指以茶为载体,融入“道、儒、释”的“内省修行”思想,陶冶情操,怡养品德,感悟生命的真谛。

  历代来,无数文人雅士以茶修身,唐代刘贞亮,宋代的苏东坡就是以茶修身的典型代表。

  现代生活中,茶“至清导和”,引导人们在“净”、“静”、“敬”的茶事活动中,悉心感悟,从而达到“和”的境界。

  静。“茶须静品”,何谓静,既指环境,更指内心,去除了内心不必要的争绕才能“明心见性”。一池平静如镜的水,能清晰地照见一草一木,如若清风吹过,则涟渏荡起,一切都模糊了。这不正像人心一样吗?

  有多少人忏悔“我若是不冲动,又怎会犯下错误呢?”“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忙”碌的生活节奏,成天提“心”吊胆,常觉“心”累,累极心则易失衡。“茶中静品”正是怡养心灵的理想方式。

  净,再次用水洗去内心的纷“争”。净至清,清至明,在水浑浊不清时,无法看清水底,只有当尘埃下沉,水澄清了后才能清楚地看清一切。因此,茶事活动中,茶人们往往将烫洗茶具的过程,当成是 澡雪心灵的修炼,眼睛所看到的是将茶具纤尘不染,在内心是将烦忧与琐事去除,让心灵因纯净而贴近本我自然。日常用生活中,全身心的投入茶事活动,是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由静入净的方式。

  如果以为这种“静、净”的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那是对茶道的误解。“敬”即如若“苟且”,则“鞭”之。对自然、对生命心怀恭敬,做茶、泡茶须一丝不苟,对待工作亦如是,须尽心尽力,珍惜分分秒秒,才不虚度年华。

  手捧一杯茶,在翠绿的芽叶舒展中,让人从心底里散发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轻饮一口,清心怡神,获得身心的愉悦。主客相见,一杯茶,表达礼意,构建和谐,在“净”、“静”、“敬”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自我”的和谐。

  通过以上讲述,我们已经明确了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茶饮质量技术标准。在茶道传播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尤其是日本茶道别具一格,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正宗茶道”,事实究竟如何?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中日茶道的异同”。众所周知,“茶道”由唐代陆羽所创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是中国茶文化的次生产物。正如仓泽行洋先生(日本茶道学会会长) 所说,“日本的茶道是中国茶道之子”。茶道传到日本后,与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了新的发展,成为具有深远的哲理和丰富的艺术表现的综合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所用烹茶器具有区别;中国茶道在可根据不同茶类和个人喜好选配不同器具,而日本茶道所用器具是有严格规定的。二是在表现形式上,中国茶道轻松随意,气 氛和乐,不拘小节;从千利休那里流传下来并渐趋定型的日本茶道,在茶室建筑,茶具、烹点技法、服饰,动作乃至应对语言等方面,无不规定得很细致。甚至连进茶室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移动茶具时在空中经过的途径是直线还是曲线;一碗茶要分几口喝光;于何时提哪些问题并如何作答;均须按照成规一丝不苟地进行。而且其间参加茶会的主客双方须频频致礼。一次茶会大约用四小时,据统计,一位主人和三位客人在此期间共行礼213人次,还要依场合之不同分真、行、草三种形式;如果行礼的次数过多、动作过谦,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真可谓繁琐已极。礼法,无论在日本或古代中国,都是用来维护和养成封建秩序的,茶道礼法也是如此。

  此外,中日茶道参与者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品茶是一种和乐的生活方式,就喝茶本身而言,中国人喝茶大部分为的是醒脑提神、帮助消化、清火等;而在日本,喝茶更重要的是为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是一种有着严格规范的形式。诚如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的冈仓天心(1862—1913年)在《茶之本》一书中所说:茶道“是一种审美主义的宗教。”“是超越饮用形式理想化以上的东西。即:它是关于人生的一种宗教。”因此,中国茶道的群众基础广泛,只要是爱喝茶的都可以成为茶人,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俗”。而在日本,要成为合格的茶人必须要有很长时间的修炼,且需要有一定的财富基础,中国茶道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中国每出现一种新的饮茶方式,前朝的饮茶方式就受到冲击,进而只留下了少许痕迹,中国人以不断创新的方式不断丰富着茶道。南北方的差异、茶类的差异、包括气候的差异,都使茶道呈现多元化的面貌。尤其是今天,由于交通和物流便利,众多丰富的茶类都可以罗列在一个饮茶者的面前,云南的普洱、湖南的茯砖、浙江的龙 井、福建的铁观音等等,各自都有自已的特性和专门的饮用方式,因而没有一种茶道能一统天下,但正因为这种多元,使得中国茶道有了更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日本和中国不OB体育入口app下载同.日本原先不产茶,茶是从中国传去的,日本茶道中饮用末茶,原是从南宋饮末茶的作法中学来的。但中国的饮茶法自元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日本茶道却一直沿用那在中国已趋绝迹的末茶,因而无法与中国茶事的新发展继续挂钩。

  保留了中国宋代禅院点茶方式的日本茶道经千利休的子孙与学生们的传播,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是因为日本民族有着“守固怀旧”的传统,尽管后来也有明朝传过去 的煎茶道在日本流行,也没有使千利休的草庵茶道消失。客观而言,这种“守固”,虽使得日本茶道特色鲜明,但也使得茶道不能与时俱进,抑制了日本茶道的发展。

  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中国自宋以来,就认为“茶之为用无异米盐”,元曲中经常说:“清 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以实际的态度对待茶,从不把喝茶视作宗教行为,从而使中国的茶道内容非常丰富。日本茶道其核心思想是“禅”, 以“和、敬、清、寂”为“四规”,从“茶禅一味”的观点出发,它有自己对美的特殊追求。茶道之美崇尚枯高幽玄,无心无碍,对世俗美采取否定的态度。“茶室 是人生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那里,疲倦了的征人相会在一起,共饮艺术鉴赏之泉。茶事是以茶,花、画等为情节的即兴剧。”这种走向超现世境界的茶道是日本所 特有的,与中国的茶道存在着质的区别。

  二是,中日茶道都是将“和”所为追求的最高境界。中日茶道中都把茶看作人与自然相融合时的媒介,将人看作万物中的一员,给身边器物以生命,把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融入茶室,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物之间的调合、物与物之间的配合,这是中日茶文化当中的共通点。

  综上所述,中日茶道共同坚守着陆羽所创立的以茶为“礼”,以“和”为追求的茶道精神。由于其传承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但他们同属于东方文化的精髓,都是茶道百花园中的靓丽风景。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