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入口app下载五分钟读懂日本茶道带你了解中国与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8-18 14:25:49    浏览:

[返回]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如今国际上提到茶道文化,只会想到日本的茶道。那么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怎样渊源?为何日本有发展出了茶道而中国却没有?

  但日本茶道除了饮茶之外,还延伸到了茶室外庭园的园艺设计、茶室内的书画布置、饮茶的茶具选用等,成为融生活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一点与中国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进入茶室之前,先要穿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抛去浮躁,静下心来,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中;

  踱步至茶室门前,先要在门外的水缸里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可进入茶室。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OB体育入口官网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左边。这时主人去水屋煮茶的器物,而客人可以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瓶花等。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再次到水屋中忙碌期间,众宾客则可以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会先请客人品尝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先品尝一下点心,避免抹茶的苦涩。

  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饮用,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日本的茶,最早是遣唐使中的僧人带回来的;把茶饮由贵族阶层普及到平民阶层的是僧人;把喝茶之事发展并上升为茶道的也是僧人。

  公元805年,从唐朝归来的留学僧最澄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而后其他的留学僧也将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方法带回日本。

  当时在位的嵯峨天皇尤为崇尚唐朝的文化,饮茶之事传入日本本土后,他便在国内大力推广茶叶种植,并要求每年都要上贡。

  在天皇和众多大僧的影响下,弘仁年间喝茶之风盛行,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的诗歌描写了当时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待水沸腾起来,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煎好的茶,芳香四溢。

  平安时代,饮茶只限于寺院的僧侣和一部分贵族们,并未推广到民间。在饮茶方面,无论是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均仿效唐代的方法。

  日本镰仓初期,名僧荣西大师两次前往大宋,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回到日本后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吃茶养生记》一书,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末茶”的普及。

  日本僧侣们频繁来宋,把径山寺的“斗茶”、“点茶”、“茶会”、“茶宴”等茶文化传人日本。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后,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一式和茶典七部。

  日本僧人开始在茶事中使用台子,开点茶礼仪之先河,径山茶礼成为了日本茶道的直接源头。

  如今,径山茶宴已在中国失传,但根据径山茶宴演变而来的四头茶会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

  今天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中,十八家都出自径山寺。通过日本的茶道礼仪,国人仍可以一睹宋朝时期的饮茶文化遗风。

  到了室町时代的中期,贵族大兴土木建造书院住宅,出现了书院式建筑,贵族在这里进行各种茶活动,并把在这样的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作书院茶。

  一位叫能阿弥的文化侍从,通晓书、画、茶,他把进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茶室里保持绝对安静,把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内容只有主人为客人庄重地点茶,静静地交谈。

  书院茶时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确定下来,也是日本茶文化开始脱离照搬与模仿中国的茶文化,首次融入本民族的文化。慢慢减少娱乐性,加入宗教性的禅宗。

  应永二十四年,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云脚茶会诞生,其中淋汗茶会最为流行。淋汗茶会所用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风格,这种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后来慢慢成为了日本茶室的风格。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幽寂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把当时人们的审美引到茶会中来,传播清寂之美,提出“谨、敬、清、寂”的精神,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

  村田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线;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承先启后。他潜心修习茶道,将日本和歌道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六世纪末,僧人千利休一生热心茶道,先后拜师学习了书院茶和草庵茶,在继承、汲取历代茶道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和敬清寂”四字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至此,日本完成了“借中国之形式,融日本之文化”的日本茶道文化,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反刍。

  千利休也被尊为日本“茶圣”,后来他的高徒和子孙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日本茶道最终形成,并成为了日本重要的文化名片。

  中国本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为什么日本形成了茶道文化,而中国茶道文化没有?

  《封氏闻见记》在叙述了陆羽和常伯熊提倡饮茶之后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张源《茶录》中的茶道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而我们现在各地包括台湾的所有茶道、茶艺都是近二、三十年来模拟日本茶道创作出来的东西,不是由中国茶文化演艺过来的茶道。

  茶道点茶的过程,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一场小型宗教仪式,日本人将之升华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以此约束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中国虽以礼仪之邦著称,却从不拘于礼,认为外无束缚,而内随性不逾矩才是最高境界。

  “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国人喝茶,更为平民化。茶作为中国百姓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从不似日本那样把喝茶作为宗教礼仪进行。

  茶道既是讲修身养性,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喝茶之道。若是将喝茶流程化,便不是国人真正的喝茶方式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