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入口app嵊州茶人裘财初:中国茶道发源地或在嵊州

发布时间:2023-10-03 02:36:35    浏览:

[返回]

  “如果能进一步证实梅福与严子陵的翁婿关系,那嵊州茶叶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的观点便毋庸置疑了。”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嵊州市民裘财初,退休后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对嵊州茶文化、茶叶发展史的研究中。

  今年76岁的裘财初与茶业打了50年的交道,从一个门外汉到国家高级评茶师,对嵊州茶业的发展贡献非凡,深受茶叶界人士的尊敬。近年来,他陆续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与茶叶和茶产业等方面相关的论文,这是他劳碌一生的部分成果。

  裘财初出生在崇仁镇,26岁进入当时的嵊县土特产公司,从事采购工作,开始与茶叶打交道。两年后,调入三界茶厂,正式与茶叶结缘。

  三界茶厂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外销茶叶生产企业,工厂上下质量意识浓厚,裘财初深受影响。他开始在仓库工作,后来调入销售科。“我的任务是把茶叶销出去,必须掌握茶叶的评判技能,分得出茶叶的优劣,于是开始学习茶叶知识。”

  裘财初的学习方法有两种: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这样的研究所和院校,请教专家、学者;去茶站、山区的初制茶厂,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对于每一种茶,我一定要搞清楚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看到不足之处,要想方设法找到改进办法。”裘财初如是说。

  1992年,裘财初重新回到土特产公司,当时提倡部门承包经营责任制,公司让他承包了综合经营部,主营茶叶。承包经营,讲的是自负盈亏,裘财初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心思都花在抓茶叶质量上,从销售、制作、采摘到栽培,以销售指导生产,全链条关注。为此,他花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特别是茶叶的评鉴和制作,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他提出的“审评的最高目的,是回过头去帮助茶农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他通过考核,获得了一级审评资质,成为人社部认证的国家级评茶师。

  2007年裘财初正式退休。与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继续为嵊州茶业的发展贡献余热。

  裘财初发现,嵊州对绿茶的扶持力度较大,越乡龙井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名气,如果能够在绿茶外再增加其他茶类,将进一步完善当地茶叶产业的结构。2009年,他向有关部门和茶业经营者提出“充分利用嵊州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建议。

  为此,他积极改进龙井茶制作技艺,每年春茶生产季节都要钻进茶山,扎根在山区农家中40余天,亲自动手进行龙井茶制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志同道合者进行交流,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

  嵊州茶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可实行多茶类发展。“比如上世纪50年代,嵊州曾生产红茶出口,现实完全可以‘复活’。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红茶越来越受欢迎,交易量已经占据了茶类交易量的92%左右,这对我们很有启发。”裘财初是这样建议的,也身体力行地在做。2010年开始,他便投入到嵊州红茶的“复活”中。对红茶制作技能并不内行的他,一边摸索,一边向当年在三界茶厂工作时的老厂长詹伍保请教。詹厂长是江西人,精通红茶制作工艺。在其指导下,裘财初不仅顺利做出了红茶,还在款式上进行创新,制作了“红袖添香”“岁岁红”“越香秋韵”“桂花红碎”4款越红工夫茶。

  在裘财初的影响下,现在嵊州不少家茶厂已开始生产红茶,大大促进了嵊州茶业的发展。

  此外,裘财初还不断探索白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的制作工艺。从2016年开始,他还别出心裁地把白茶、乌龙茶、绿茶、红茶、黑茶等茶类的关键工艺进行糅合,意在生产出一种全新的茶叶,经过5年的探索,终于成功,获得了品饮者的普遍认可。

  《中国茶业大辞典》《中国茶经》《中国茶文化经典》……裘财初书房的书橱中,放满了各种与茶叶有关的书籍。只要有空,他便坐在书桌前认真翻阅。常年的读书习惯,不仅让裘财初熟悉茶叶发展历史,更是形成思考的习惯。近些年来,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研究嵊州茶史和茶文化上。应有关部门的邀约,裘财初还参与了《嵊州茶经》的编纂工作。

  “一般认为,嵊州茶叶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但据我的考证,汉代时嵊州便有茶叶了。”裘财初说,20多年前,他在嵊州现存最早的县志《剡录》里看到,西汉末期一个叫梅福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四明山记》,里面提到四明山里有“茗树”,而茗树便是茶树。裘财初翻阅大量历史书籍,终于在《汉书》里发现了一篇《梅福传》。梅福是南昌人,曾任南昌尉。那么,南昌人梅福为何会到越州来并写有《四明山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裘财初。后来,他在一则资料里看到,梅福是东汉初著名隐士严子陵的丈人。“严子陵是余姚人,那么梅福退隐来四明山也很正常了。”他说,“其实凭《剡录》和《汉书》的记载,便可说明嵊州茶叶的历史,但为了让观点更可信,我仍然在寻找其他佐证。”

  嵊州是不是茶道的发源地?这是裘财初正在研究的另一个课题。唐代OB体育入口app下载诗僧、中国茶道之父皎然曾写过一首《饮茶歌》,里面有“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的句子。他说,诗里提到“剡溪茗”和首现“茶道”一词,说明茶道与嵊州有关。如果能够证明此诗写作于嵊州,则嵊州是茶道的发源地确实无疑。

  为此,他查阅了皎然的500多首诗歌,发现大多数诗歌都有时间和地点可归集,唯独《饮茶歌》没有。而皎然出家为僧初期的6年里,其在嵊州的轨迹也没有具体的记录,这与《饮茶歌》情况相似。“当然,这观点要想让人信服,还得寻找更多的证据,这也是我多年来在做的一个重要事情,一旦确证,定将尽早发表,为嵊州茶文化增加亮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