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入口app下载沿千年茶道 访深山古镇 窥传统产业兴替

发布时间:2023-10-04 20:42:09    浏览:

[返回]

  OB体育入口app大别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 “锦衣骢马好还家,大别山边汉水斜。多少朝簪鬓成雪,愿君休访楚山茶。”古人的诗词,勾勒出大别山的历史印记。近日,记者沿着历千年古道,走访了大别山深处的曾经商贸兴盛的古镇黄尾镇,曲折的石板路,残壁断垣的老屋流露出历史的沧桑。看看曾经打商贸大镇,现在有着怎样的发展。

  黄尾河因流域内有大山似黄龙摆尾入河得名,黄尾街、黄尾镇,均因河得名。1936年岳西建县前黄尾镇属霍山县南乡。这里在亚热带温带过度气侯带内,年均气温13.5℃,降水1500毫米,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弱酸性反应,水质清纯,雾日多,为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自古产茶。在唐代陆羽《茶经》的分区中,属“寿州”茶区。霍山县志载:“南乡茶优异,多入贡”。明代霍山县令王毗翁有《焙茗》诗云:“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可见当时产茶之盛。上世纪70年代前,这里以生产黄大茶为主,70年代后,主要生产炒青绿茶和黄大茶,1985年后,一直主产岳西翠兰。现在,全镇共有茶园 5100亩,为岳西县重点产茶乡镇之一。该镇彩虹瀑布下的百余亩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已经成为点缀在这个4A景区内的最引人入胜的风景。

  黄尾河西侧山间有个叫秦家坳的地方,骑跨坳岗的是条石板小路,这是一条古道。从坳顶西下向南再向西,通往青天畈、包家河,直至湖北,东下是黄尾老街,出街一路向北,便是霍山县的磨子潭、佛子岭,然后通淮入京。老街及黄尾河对岸枣树滩一带是古霍山南乡深山难得的一片开阔地,常住人口较多,人们生活也相对安逸富庶。远近山民常将自己的土产、竹木集中到这里交易,其中一部分通过陆路或水路外运出山,渐渐形成集市。

  据《岳西县供销合作志(稿)》载及当地老人回忆,20世纪初,黄尾河已经是霍山南乡的商贸中心,远近闻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多外地人逃进深山避难,其中一些有钱人便在这里以开店谋生。一时间,人口激增,商贾云集,号称“小上海”。在古道两边形成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合面街,大小商铺百余家,其中,悬牌商号就有38家。经营产品有布、油、茶、酒、糖、挂面、药品、农具、铁锅、豆制品等。大的茶行有“同茂”、“恒兴”两家,资本都在万元(银元)以上。抗战胜利后,大部分外商撤回原籍,但老街经营依然活跃。1969年7月14日,老街被特大洪灾摧毁,两个老茶号也未能幸免。

  镇上现年76岁的老人汪全友介绍说,“同茂”、“恒兴”两个茶行都在老街的上街。“同茂”是上街的第一家商铺,“恒兴”与“同茂”相隔四家,店主分别是刘定法、江兴官、张连荣、张连元。张连元开药店,其余三家经营面馆、豆腐、糖等。“恒兴”茶行在现在的镇福利工具厂位置,“同茂”在“恒兴”南80米处。茶行生意很好,每年都有很多小商贩从农户家收茶(黄大茶)交茶行,茶行集中“打老火”(用栗碳大火干燥提香)装篓,雇脚夫挑到霍子渡(今佛子岭)上船,运往山东等地。茶篓用竹篾编成,内衬箬叶,每篓装茶15斤左右,两篓称作“一联”,一般青壮劳力每担挑四联。

  胡承启是个传奇性人物,他的故事在黄尾广为流传。胡承启生于1911年,17岁随父亲来黄尾街定居。他胆大心细,是生意场上的好手。26岁那年,贩黄大茶到山东赚了大钱,返回途中行至霍山三十岭,改用两口棺木装洋钱,巧妙的骗过了拦路劫匪。30岁左右已经是闻名皖西的大财主,号称“胡百万”。 胡承启先后在外地开茶庄5处:霍山、六安、合肥为合伙经营,蚌埠的“鸿丰”和山东的“瑞森”是独家经营。胡发家后仗义疏财,乐善好施。那时黄尾街叫花子很多,时给吃给喝,到过年,外地的留过“三天年”,本地的见人一斗米。一次,为其亡母立碑,杀肥猪8头,大摆酒席,不收一分礼金,任凭当地乡亲吃喝。为方便行人过往,他拿出三石田不收租,请人在黄尾河上长年摆渡。享受过免租待遇的艄工先后有丁新才、王佑民、王保志等。建国前夕,胡举家迁山东济南定居。1980年去世。

  “茶这行是这一地区自古就有的产业,现在打发展要走文化品牌的路,才能有好的发展机会”。胡先文说。今天的黄尾镇已经是岳西县极具地域特色的风情小镇,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仅茶叶加工厂就有20多家,在黄尾街加工销售茶叶的有5家。新同茂的三个合伙人与其他业茶人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振兴传统行业,做大做强。(钱子华 朱立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