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入口app简论茶道的类、型、式、流

发布时间:2023-10-06 14:39:45    浏览:

[返回]

  概要介绍作者对中国茶道的研究和认识,作者通过对各种茶道类型的比较,创设了茶道的分类系统。并认为建立中国茶道的分类系统,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茶道,为学习茶道提供捷径。

  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把茶道的神秘面纱揭去,谁也不再怀疑,中国茶道正在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众多茶道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茶道由高高在上而至对面相识,由一般了解而至深入详尽地把握。

  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观点层出不穷,有的认为“日本讲茶道,韩国讲茶礼,中国应提倡茶艺”;有的认为“茶道前面不应冠以人名”;有的认为“茶道是‘道’,无高深学问,不敢轻易言茶道”等。尤其在茶道的概念上许多专家从各自对茶道的认识理解出发进行诠译。

  专家学者对茶道概念认识不一,社会各界的认知差异就更大了,在中国各地茶道馆、茶道公司、茶道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者有机会去一家“十里香茶道”的茶馆采风,发现该茶道馆大都是旅馆式的小房间,每个小房间内有麻将桌和席梦思床。认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的专家,知道茶道被庸俗化至此等境地,不知有何感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茶道概念的不甚了解,或是茶道工作者对茶道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尚有欠缺,。

  人们为了对世界事物加深了解,便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们往往对各类事物进行归纳与整理,寻找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把具共性的事物归为某类型,并细而分之。这是本文论茶道的类、型、式、流的目的。

  对茶道概念和定义的正确诠注应来源于对中国茶道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如果我们不研究中国古代茶道的产生和发展,而是研究现代的各种茶道,就仿佛研究河流没有追溯河流的源头,这是日本茶道专家容易忽视的所在,所肯定的是国内茶道专家对中国古文献的理解能力由于本族语言,故有比日本专家更有利的方面。

  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国内茶界人士对茶文化历史曾有过一次很别扭的研究成果,那就是关于茶树原产地问题,因为英国人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故称印度是茶树原产地。我国茶界人士就跟在他人后面,称我国云南也有野生大茶树,故云南是茶树原产地。其实大茶树是最早的茶树,还是灌木型是最早的茶树都没研究定论过。另印度原产或云南原产在地理地质上没多大的区别。

  在茶道研究上,日本茶道专家远比中国专家研究的细腻,因为日本茶道传统延续之久。但其有相当的局限性,研究的深度仅在于日本茶道。故茶道的概念对于日本茶道研究者而言是对于日本茶道而言的。茶道的分类对于日本茶道研究者而言也没细分的必要,大体上就是抹茶道和煎茶道,可以是同样的榻榻米、同样的服饰、同是蒸青茶。明显的区别是抹茶道用抹茶;煎茶道用煎茶。

  如果我们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饮茶活动进行归类和整理,特别是对茶道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就能发现中国传统茶道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不是单一,而是多类型的。茶道有修行类茶道、风雅类茶道、茶艺类茶道、技进类茶道等区别,对任何单一类型的茶道进行茶道释义,其概念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中寻找出具规律性的,共性的、典型的、本质的事物,才能比较完整阐述茶道的概念。

  中国古代关于茶道的概念源于唐代释皎然的“三饮便得道”,其茶道的含义还是“饮茶而得道”的合成;与释皎然一脉相承的卢仝“七碗茶歌”也表明茶道是品茶至“得道”时的心理感受。而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的常伯熊茶道是具广泛观赏美与文化艺术性的饮茶活动。

  本文把茶道的概念阐述为“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比较符合茶道的精神思想。约定俗成的茶道活动都是“以饮茶活动为形式”,而不是种茶、制茶、茶叶内在成分研究等活动,“饮茶活动”还包含了茶、茶器具、水的准备,饮茶场所的选择与布置、沏茶与品饮等过程,是各类茶道活动具共性与规律性的事物。“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是各类茶道的本质,茶道活动的目的侧重于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的满足,吃茶、品茶、茶艺更侧重于茶汤色、香、味、形类物质需求的满足,这是茶道与喝茶、品茶、茶艺三者最明显的区别。

  如中国古代修行类茶道的代表性人物是皎然、卢仝、赵州和尚等,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这一类茶道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众多史料记载中均体现了这一关系。如卢仝饮六碗茶后,到达“通仙灵”的境界,“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去”;如壶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陶弘景《杂录》:“苦荼,轻身换骨”;《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及四川蒙山甘露祖师吴理真在上清峰植茶七株,后人有“仙茶七株,不生不灭,服之四两,即成地仙”之说;宋代范仲淹有:“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靠风飞”;明代罗廪《茶解》:“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焉好不能得其当”;明朱权《茶谱》:“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等等。

  饮蒙山吴理真七株仙茶四两,即成地仙;卢仝“六碗通仙灵”;皎然“三饮”便得道;赵州和尚赐僧徒三次“喫茶去!”;朱权“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虽然数量不等,算法不一,比如碗有大小,茶种类有异等,但揭示的修行类茶道思想相同,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对修行类茶道可以归纳整理、研究和学习,对其他茶道类型也是同理,风雅类、茶艺类、技进类等也有其相应的思想基础和研修方法,详尽介绍可参见(2003年浙江大学出版社《茶道》一书。

  仅仅明确茶道的类型,不建立茶道的类、型、式、流体系,初学茶道者还是难以理解茶道的形式与内容。比如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独自一个人饮茶是不是茶道?客来敬茶、茶艺表演是不是茶道?学习泡茶是不是茶道?表达又有多种方式,有仿古式,有民俗式,有宗教式,还有更多的是创意构思而成的;再者同一茶道内容有多人、多单位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同一内容的表达,如“禅茶表演”、“西湖龙井茶茶道表演”,若无流派区分,在欣赏时人们的认识便会产生流派不同还是表演内容不行,难以认识问题的本质区别。

  深入研究茶道文化的传统根源,从中国古代茶道的分析与理解中所形成的茶道类型与概念,能承传传统茶道脉络,使茶道分类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深厚的文化背景。根据茶道活动目的及其反映的内容、特征的不同可大体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技进类茶道、风雅类茶道及综合类茶道。

  茶道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单人,也可多人,既可是大型茶会,也可是二、三好友品茗论道,可以是表演型的,也可以是团体活动型的。如今的“斗茶会”、“茶艺表演”、“无我茶会”、“泰贞茶会”都是茶道活动的表现形式,只不过茶道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茶道活动类型个人研修型是研修茶道的基础,特点不受时间、环境限制,把茶道精神溶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甚至于吃饭、喝茶、动作、走路、说话等琐碎细微之处。可重视茶道中规范、礼法、仪态、姿势、茶器具的配置、茶汤味觉感受等内容;

  接待宾客型重视礼仪的表达,是主客共同参与的茶道活动内容,宾主一起赏茶、鉴茶,品茗论道。讲究茶艺的表达,茶器具与环境的雅化,情感的交流,茶点、茶汤、茶食的味美可口等。

  表演型重视整个空间的感觉意境,大多是风雅文化的体现,是强化表演者审美意识的过程,虽是茶道思想的异化,但仍是宣传和弘扬茶道文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培训练习型的特点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重视茶道程式的掌握、茶道各方面内容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主题茶会型是根据茶会主题的要求从事茶道的活动,由主办者发起和邀请,是茶道活动的主要方式,重在参与和交流,多用于各茶道流派的期会。国内也有“春茶会”、“茶艺、茶道表演”、“斗茶会”、“茶道邀请赛”等活动。

  团体活动型是指大型茶会,参加单位、人员众多,可以是国际性的、全国性的、茶文化组织发起的。如“茶文化节”和“茶博览交流会”中的茶艺表演、“全国性或国际性的茶道邀请赛”、“无我茶会”等。

  茶道活动根据关注内容不同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所沏泡的茶为中心进行分式:如乌龙茶茶道、九曲红梅茶道等;有以沏茶用的主要茶具分式:如壶泡法、盖碗泡法、杯泡法;有以表演者的身份分式:如农家茶道、宗教茶道、宫庭茶道、文士茶道等;有些以地域来分式如:潮州功夫茶、岭南茶、江南文人茶等。

  OB体育入口官网

  作者比较倾向以表现形式与文化背景区分:大致可分为民俗形式茶道、仿古形式茶道、宗教形式茶道、创意式茶道。以这种形式区分,涵盖面较大,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

  若茶道类、型、式是一致的,但茶道活动中的某些特点区别明显,还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细分为某某流、某某派。如唐代释皎然“三饮便得道”,茶道思想与目的是修行类的,活动类型是个人研修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背景是宗教式的,释皎然流派的茶道活动特征是“三饮便得道”;而卢仝流派的茶道活动特征是“六碗通仙灵”;赵州从谂禅师流派的茶道活动特征是“吃茶去!”。

  具悠久传统的中国茶道内容十分丰富,活动类型多样,目的与特征不一,表现形式不同。如前述茶道的类、型、式、流系列,既可独树一帜,也可以互相贯通,演绎出更为多姿多彩的类、型、式、流。如唐代常伯熊茶道的思想与目的是风雅类,茶道活动的方式是表演型,反映的文化背景是民俗式、常伯熊流派的特征是“广润色之”;陆羽本人的煎茶活动是茶艺类、个人研修型、民俗式、陆羽流;明代朱权茶道是修行类、接待宾客型、民俗式、朱权流;而时今“无我茶会”的思想与目的是茶艺类和修行类的复合、活动方式是团体活动型等。

  各种茶道可根据茶道思想与目的分类,根据活动方式分型,根据表现形式与文化背景又可分式,并可根据特点、特征的不同,细分为各个流派。

  根据茶道思想与目的不同可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技进类茶道、风雅类茶道及综合类(复合类)茶道;依据茶道活动方式分类型有个人研修型、接待宾客型、培训型、表演型、主题茶会型、团体活动型等。根据茶道活动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大致可分为民俗形式茶道、仿古形式茶道、宗教形式茶道、创意式茶道。若茶道类、型、式是一致的,但茶道活动中的某些特点区别明显,还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细分为某某流、某某派。

  各类型茶道除了在茶道礼仪、规范、美学、环境、茶道器具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外,各茶道流派还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色。对茶道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各类茶道,为研修茶道者进入茶道的艺术殿堂提供了捷径。本文提出上述分类系统,以期引起诸专家对茶道分类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中国茶道文化的研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