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入口官网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丰盛与玉碎

发布时间:2023-06-11 14:53:36    浏览:

[返回]

  “此时,房中飘出一股高贵稀有的熏香,那是主人在召唤着宾客入内了,弟子们于是顺序进入就座。床之间的挂画,乃是出自一位古代僧人,以尘世万物转眼即逝为主题的真迹。”

  “火炉上,沸腾的清水鼓动水壶唱起哀歌,有如那用鸣声向将逝的夏日,倾吐心中悲伤的蝉。”这是《茶之书》中一段关于茶道史上最著名的大师千利休最后茶会的描写。

  在读到这段十分美妙的文字之前,我刚读完《茶道六百年》,了解了千利休时代对茶道的追求,以及他渴望打破阶级间差异的意志。

  就是这样一位怀着大慈大悲精神的茶道大师,在他最后的茶会上,用微笑直面死亡。

  我们平时多多少少都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所了解,我个人的理解是,日本“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艺术追求”,是另外一种“宁为玉碎”的自我成全。

  作者美妙空灵的描写仿佛将当时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的眼前,千利休大师的自我成全中有一种胜固欣然,败也从容的雅意。

  秉承着内心深处的一点真一点爱,他品性如茶,敢于直面生死,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也焕发出熠熠生辉的光彩。

  如果有人说,像千利休这样的茶人是孤独的,就像武侠小说中武功登峰造极的人。“高处不胜寒”,自然孤独求败,造诣难以被超越,自身不受别人理解。

  可是我不这样认为,“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千利休之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候都能如此高雅动人,是源于内心的强大,他对于茶道的理解,已是身心合一。

  一个对以往具有阶级意识的茶道进行平等改革的大师怎会孤独?在他死后,他宣扬的佛教众生平等的精神在江户时代再次复兴,利休的儿子道安、少庵,以及孙子宗旦继承了他这种精神。

  利休在他最后的茶会上说,“受我这不幸之人所玷污之碗,不应再供世人所用”。这或许就表明,利休也不曾认为自己孤独,他的茶道之路或顺遂、或坎坷,他都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坚守茶之品性,方得渡过无限艰难之岁月。就算生命今日即将终结,他也认为那只是他个人的不幸,人的一生或许短暂,而茶道精神将是永存的。

  不幸,并非他个人的不幸,或许是一个时代选择的不幸。在丰成秀吉统一天下之前的日本是长期无法约束的时代,缺乏社会秩序,就这样,茶道的秩序应时代而生。

  长久的战乱让人们内心极度渴望和平,茶道的发展让人们有了精神信仰和寄托,于是千利休能建立规范的茶道精神和茶道标准。

  而当日本社会进入德川时代,身份制度得到确立,正如孔子所说的,“每个人都要做与自己身份相符的事情。”

  OB体育入口官网

  “如果行为超越了自己的身份,不仅会导致国破家亡,同时也会导致自身的毁灭。”这就是儒教精神,封建社会的秩序基础。以佛教思想为基础的茶道被强行以儒教的方式进行解读,于是,利休所倡导的茶道精神开始没落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就算千利休和丰成秀吉有着长久的情谊,秀吉对这位茶道大师也十分尊重。

  然而,与权威统治者之间的信任,曾经的荣耀,往往是“彩云易散琉璃脆”,一夕之间便会分崩离析。再加上小人的陷害,利休最终获得了“以自杀保持自我尊严”的“恩赐”。

  所谓茶道,原本应该形式自由,甚至是奔放自在的。自江户时代起,自由的茶道思想被统制,武士阶层开始成为社会的代表,茶道逐渐分为了大名茶和町人茶两种不同的类型,而且,无论大名茶还是町人茶,都逐渐忘了利休的精神和茶道标准。

  町人,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人民的称呼,即城市居民之意,他们主要是商人,町伎,部份人是工匠以及从事工业的工作。

  他们在江户幕府的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下是最低的两级,武士十分歧视商人,是无法容忍町人的茶道横行于世的。正因为如此,利休的町人茶遭到否定,他所定制的茶道标准也被随之推翻。

  随着德川幕府社会的逐步确立,茶事也逐渐流于形式化,这个时候的茶道形式虽然相当完备,但是缺乏内涵。

  之后,茶道思想也逐渐顺应了德川幕府的政治理念,从佛教式的茶道观转向了儒教式的茶道观。公卿、僧侣、武士、农民、町人,首先要各尽其职,修身治家,这样才可以成为茶人。

  从本质上来说,日本自古就是个分裂的国家,日本当时的幕府制度就等于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霸主。而德川幕府建立后,施行了古代日本历史上最为苛刻的集权手段,形成了以将军、大名为中心的武家社会,茶事变得极其规范化。

  适合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汉学受到重视,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町人茶必须要开创出一条生存之道。

  “家元”在日本语言中是“家族之根”的意思。他们通过提升自家权势和地位,分出派系,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并试图与武家社会的大名茶进行对抗,依靠农民、町人等庶民阶层的支持。

  也就是说,如果想成为大名的茶头,要么是千家的家元宗匠,要么是宗匠的儿子或高徒,总之要通过制定这样的规则来扶持茶人的影响力。

  由此看来,三千家通过树立茶道的家元制度,茶人影响力勉强得以保存,但是茶人的地位和待遇却非常差。而在千利休时代,茶人在某种意义上是扮演者政治顾问的角色。

  在历史上,近代以前,日本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日本以擅长学习著称,日本自古效仿中国,中国重视儒家和科学家的风潮影响到了日本,日本开始逐渐重视学者,而茶人一旦丧失了指导政治和外交的社会权威性,就会沦落为单纯的艺人阶层。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巨大变革期,明治之后,“文明开化”和“欧化主义”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日本开始全方位效仿西方文明。在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下,几乎无人再想学习茶道。

  “可悲的是,尽管日日与花相伴,却无法掩饰人类依旧离不过几步之遥。”冈仓天心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确实,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没有任何事情比“欲望”更为神圣。

  “欲望”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逃不脱“欲望”的驱使。日本明治之后时代发生变化,人们转换了思维,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的凛冬已至,茶道也迎来了新时代。

  尽管每个时代的茶人都尽自己的努力,扶持巩固茶人的影响力,可是利休之后的茶道总而言之是衰退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利休实力主义茶道标准的奔溃也并非只是时代选择的结果。

  在《茶道六百年》中,桑田感叹尽管有幸观看了纪念秀吉北野大茶会的茶会表演,但却没法看到当年利休时代自由茶会的场面,他认为那更像是在向大家炫耀家元的权威以及财阀们的奢华茶器,关于茶道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被忽视。

  他温和地凝视手上那闪耀的致命剑身,口颂优美的辞世之句,“永恒之剑,吾之佳宾,刺佛杀祖,开汝之路”。也许当年,利休能以这样一种美的姿态,坦然面对死亡,是因为他坚信,风格永存,茶道精神的源远流长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覆灭。利休是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希望和对茶人的信心离开的,这样的境界,让人羡慕,也让人钦佩和景仰。

  尽管明治之后的茶事、茶会上会有违背原本茶道精神的场景,但是利休作为日本茶道的宗师和鼻祖,在日本,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春秋”,春种秋收而已。日本的茶道,也经历了“庄稼”走向成熟的这一段春秋,纵观日本茶道历史,许多茶人对事茶美感的追求已经超越了茶本身,真正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哲学的高度。

  桑田说茶道不能堕落成专供别人欣赏的形式上的茶事,强调了“茶之心”的重要性。确实,“心”,或许正是茶道文化的主题!

  悠悠千古心,离不开“侘”“寂”二字,不仅仅是茶道,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文化,一种思想价值观。

  当我们清净无念、拥有一颗安祥自在的禅心时,终究能感受到茶之道真正的魅力所在!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