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茶道OB体育入口app下载申遗?

发布时间:2023-10-09 11:00:10    浏览:

[返回]

  OB体育入口千利休(1522年-1591年),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1522年出生于日本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学习茶道,18岁时拜师武野绍鸥,1574年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后因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战败自尽,丰臣秀吉掌权,千利休又成为丰臣秀吉的茶头(首席茶道师)。

  六十岁时,他侍奉关白丰臣秀吉,盛名如花,从者如云,七十岁时,他与后者决裂,被勒令切腹。可是,千利休没有丝毫妥协的道理,只因为,这是一场与「美」有关的论战。而他发誓要让天下人见识到「至美」的深渊:在人生最后的茶席上,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他让一个女人喝了茶。也是从那一天起,千利休的茶之道,开启迈向「寂」的异世界。

  电影《寻访千利休》讲述了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被太阁丰臣秀吉责令切腹自尽却被妻子一番话勾起回忆而展开的故事。

  这部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电影的诠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千利休传奇的一生,还能看到日本的茶道精神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电影中日式的茶道美学、布景、服饰、构图都非常考究,每一帧都具有别样的美感,和千利休对美的追求不谋而合。而我们作为观众,也会有非常美的观影享受。

  故事从千利休切腹之日往前推移,21年前的战国乱世,千利休成为了大名(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的茶道师,并以自己的影响力救下了命悬一线的丰臣秀吉。后来织田信长遭人暗算,丰臣秀吉成为新一代枭雄,千利休转而成为秀吉的茶道师。但随着利休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不畏强权的个性招致秀吉不满,加之利休的百姓影响力远超过秀吉,嫉妒心和猜疑心强烈的秀吉最终还是容不下这个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一代宗师。

  电影的每一帧都美得不可方物,导演完美呈现了千利休一生追寻的侘寂之美。为何千利休能够以茶道将“侘寂之美”发扬光大。

  “侘寂”是日本美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自小乘佛法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侘” 原指和谐宁静,后来在日本的词义变化为描述某种悲伤荒凉之事,是一种谦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而“寂” 指的是时间的自然演进,从而领悟到万事万物都会变旧变老。

  侘寂之美是一种很难具体描绘的美学形态,算是极简主义和守旧主义的融合,从物品到心灵都在追求极致的枯、空、朴、缺、微、旧。

  侘寂之美的特性有残缺美、质朴美和陈旧美。残缺、粗糙的陶制品均是平民消费得起的,而环境也讲究极致简单狭小,不求富丽堂皇,因此平民阶层甚至无需建立额外的茶室,在自己的小房子中便能炮制起与著名茶师一样的技艺。

  侘寂之美在日本因社会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萌芽,却因千利休的推广而成为源远流长的经典美学之一。侘寂的核心是欣赏不完美、无常中有美,就像千利休对初恋的抱憾、未能圆满的生命了结,这些都是不完美的,但都不值得去纠结。

  在千利秀生活的年代,日本人热衷茶道,却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茶道流于形式,茶道师以追求使用中国宋朝的碗,挂着宋朝的画为荣。使用价值昂贵的器物,如果能弄到传世的“唐碗”,“唐画”,那么茶艺师立马身价百倍,受世人追捧,将军大名也青眼有加。这股追求奢华的风潮发展到了极致是丰臣秀吉不但打造了黄金茶具,还建造可以“全国巡演”的黄金茶室。

  千利休反其道而行之,不以物质论茶道,因为物质是没有灵魂的。赋予日本茶道“简”之思想,并提出茶道师需以“和,敬,清,寂”基本精神进行自我修行。他还将茶道与侘寂(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美学结合,追求知行合一、自然简朴、残缺易逝之美,改变了当时以黄金为审美价值取向的奢靡风气。

  千利休在侘之茶的基础上创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这种茶道衍生出来的生活理念符合当时百姓的生活审美需求,但却触及了统治者丰臣秀吉的政治利益。

  和,即和谐。除了茶的口感柔和,整个茶室气氛更应祥和。敬,即互敬。茶室只有一个低矮入口,凡进入茶室的人没有地位之别,都需要互相尊敬。

  清,即整洁。主人迎接客人时,需彻底擦净茶室,客人也需要掸去身上浮尘。寂,即空无一物。不仅是茶室内无布置,进入茶室后人的内心更应保持空寂,不问俗世之事,从而达到洗涤心灵的境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