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入口app下载读书群五月优秀作品 NINE《茶经

发布时间:2023-10-11 05:06:46    浏览:

[返回]

  在月初的时候,创建了一个以「输出」为中心的读书群。为了试验玩法,将 5 月 15 日作为一次不强制的上交作品日期。截止到 15 日,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反馈,在接下来的一周,会将其中的优秀作品,陆续推送给大家。

  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是 NINE 关于《茶经》的读书笔记,还结合了他自己对于喝茶的理解。

  你的每一次阅读,将会直接转化为对作者的奖金:奖金金额=公众号赞赏金额 + 公共号阅读数*10% + 知乎专栏赞同数*30%,单位:人民币元。

  在厦门,「泡茶」是个高频词汇:「有空过来聊聊」「有空过来串门」「有空过来玩啊」这些客套话到此地统一变成了「有空过来泡茶」。

  其时正是安溪铁观音春茶上市时节,那一个月,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喝茶。清淡甘爽的味道直抵舌根,久久不去。心血来潮,在一家永辉超市花五十几块钱凑齐了自己的第一套茶具。

  回想小时候爷爷教我泡茶,我喜欢看着玻璃杯里的茶叶一点点舒展开来,而当时喝的什么茶、是什么味道倒是一点记不得了。

  至今我也算是有五年「茶龄」了,对于所谓「茶道」是讲不出半句的,但诸位若有意踏踏实实喝得一杯好茶,我倒是有几个建议。

  一、不喝高价的茶叶从自家吃饭的经验来讲,最好的体验都在美味的路边小店,最坏的体验都在高价且傲慢高档饭店。一来花了很多钱势必对服务有很高的期待,而这期待往往落空;二来虽说食不厌精,但太多高档饭店对精的追求只在摆盘和雕花。

  喝茶的道理与之相似。再说对我这穷酸之人来说,一款上万块的普洱茶该怎么喝呢?大概首先要找到与之相配的茶具,再买一桶高价的矿泉水,之后正襟危坐小心翼翼地泡上一壶。喝一口,再喝一口,每一口都要喝出这茶的与众不同,万一哪一口没喝出来,岂不就浪费了这一口茶的价钱。

  如此喝茶当真压力太大,倒不如喝白水来得自在。这里说说我喝过的几种价格适中、味道不错的茶。

  一次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一种名叫“小赤甘”的正山小种红茶,联想到陆羽《茶经》有云:「啜苦咽甘,茶也。」于是花六十几元买了一两。茶有淡淡的松烟香,入口香甜。真是挖到宝的感觉,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烧水,茶叶每次也不舍得多放,一两茶喝了一个月,十分幸福。

  再说绿茶。有一年去北京,路过曾就读学校附近的「吴裕泰」茶庄,想到上学时路过很多次都没在这买过茶,这次干脆买一点。但一进去又犯了迷糊,OB体育入口我该买点什么茶 呢?北京老字号的店员大多耐性不好,我情急之下看到「碧螺春」三个字颇为动心,于是花五十块买了一两。从这个价格来看,当时买的「碧螺春」大概与洞庭山无缘。但喝了这一两碧螺春,像是有一个新世界在我面前打开了大门:原来绿茶也能如此好喝。

  此后,我神农试百草般试了各种绿茶。目前常喝的是一款崂山绿茶,六十块一两,每天上班拿玻璃杯泡一杯,够喝两个月。喝得最贵的茶,大概是每年春天花两三百块买的一两龙井了,好在一年也只喝一次,算不得奢侈。

  《茶经》第一章「一之出」讲茶的种植,第二章便是「二之具」。可见自从喝茶被认真对待以来,茶具便不容忽视。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茶具太高端也会带来副作用。前两年,一个富豪拍下一只明代「鸡缸杯」,拿着杯子对镜头喝了一口茶,结果差点被舆论骂死,这口茶当真够苦。不讲那么极端的例子,就算一只杯子几百块的话,拿着总怕摔掉,少了些喝茶的自在感。

  日常喝茶,茶具好用就行,不得已时,少个一两样也并无不妥。就连陆羽的《茶经》写到最后,也突然似乎要推翻前面所列种种关于茶具的讲究。他写道:如果在松间,有石可坐,则床可以不要;如果有干柴鼎锅烧水,则风炉、炭挝、火夹可以不要;如果在泉上溪边,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可以不要;如果五人以下出游,茶又 可碾得精细,则罗筛可以不要;如果要攀藤附葛,便先在山口把茶烤好捣细,则碾和拂末也可以不要。

  然而这里还是要顺便推荐一件茶具——铁壶。就饮茶方法来讲,唐代之前多为煮饮,陆羽提出煎茶,至宋代发展出点茶法(当今日本的茶道),明代才有了泡茶法。铁 壶煮茶,颇有古风,抓一把廉价的普洱老茶头,冷水放入铁壶,咕噜咕噜煮开来,浓厚、不苦涩,几杯下肚,通体舒畅。真乃茶中豪放者也。

  周作人在为《茶之书》所作序言中写到:「茶事起于中国,有这么一部《茶经》,确实不曾发生茶道,正如虽有《瓶史》而不曾发生花道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中国人不大热心于道,因为他缺少宗教情绪,这恐怕是真的,但是因此对于道教与禅也就不容易有甚深了解了罢。」

  然而近年来,国中多了许多「深谙茶道」甚至「佛里佛气」的人,穿中式大褂、棉布长裤、老北京布鞋,手带佛珠,面带微笑。你与他坐下喝茶,不出三杯他定能喝出禅茶一味、佛法无边,然而你永远别想搞懂他说的究竟是什么,大概他自己也不晓得。

  抛开此等故弄玄虚之人不谈,跟真正讲求茶道之人喝茶于我等俗人也是够受罪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宝玉一杯不足,要吃一海,便遭到妙玉嘲笑:「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 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黛玉随口问一句「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更遭到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 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 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想想也是替宝黛二人累得慌。

  与这神仙般的喝茶法相较,我更喜欢凡人的喝茶法。如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所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岂不痛快?岂不痛快?

  茶馆始终是我所向往之地。如老舍笔下的茶馆,置身其中可见人来人往、世事兴衰;如汪曾祺笔下的茶馆,置身其中可见可见西南联大学生一本厚书泡上一天;如曾经充当了文化艺术中心的老北京茶馆,置身其中可以听听相声、评书甚至梨园小曲。

  然而以上种种只在想象之中。我所见到的茶馆大多装修高端,茶水一般。置身其中,可见有人高声聊着动辄百万的生意,可见有人一桌麻将泡上一天,可见穿着紧身旗袍的女士进行茶道表演。看到这么多东西,哪有心情喝什么茶呢?

  归根结底,喝茶是不宜追求「高档」的,陆羽早就说过了:「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我去过最好的一家茶室是台北永康街的冶堂,有客进门店主人都会给倒上一杯茶,不管你是何衣着,不顾你是何身份,一视同仁。你若口渴,喝完一碗,立即为你续 上,如此连喝七碗,不买东西,转身离去,店主亦不恼,仅嘱一声「慢走」。然而大家多少都会买些茶叶带走,以致此店连招牌都不挂,却常有客远道而来。如此嘉 良的喝茶之地何以国内罕有呢?大概敬茶本是待客之道,而太多人视其为求财之道罢了。

  既然找不到合适的茶馆,最适宜喝茶的地方就是自己家中了。取出平价可口的茶叶,清洗普通的白瓷茶具,踏踏实实地喝口茶似乎比什么都强了。

  只是,独自喝茶未免有几分孤寂。最理想的喝茶状态莫若诗人杜耒的这首《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搜索